回望2021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但全球貿易持續復蘇,尤其是上半年增長勢頭強勁,這也得到了主要國際機構的數據印證。展望2022年全球貿易的走勢,受訪專家表示,全球貿易發展仍將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保持復蘇態勢更需各方合作。

深度沖擊后的反彈

世貿組織發布的報告稱,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0.8%。貨物貿易創歷史新高的增長反映了2021年貿易擴張的力度,以及疫情在2020年對全球貿易沖擊的深度。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稱,盡管受疫情影響,但2021年全球貿易增長勢頭強勁并創歷史新高。預計2021年全球貿易額將達到約28萬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3%,與2019年相比也將增長11%。其中,貨物貿易額將達約22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額約為6萬億美元。2021年,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的進出口貨物貿易均將高于2019年。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2112月預測,在2021年上半年強勁回升后,全球貿易預計將在2021年底達到疫前水平。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亞太地區的商品貿易表現明顯優于其他地區。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發布的《2021/2022年亞太貿易和投資趨勢》稱,亞太地區商品貿易在2021年實現強勁反彈,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預計同比分別增長23.1%22.8%,進出口總額將超過疫前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春頂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全球貿易復蘇積極向好,貿易整體增速將呈現較快正增長。不過,增長并未達到預期,原因主要是疫情的發展和蔓延拖累了全球貿易增長,加上疫情帶來的物流、價格以及供應的不確定風險,全球貿易復蘇呈現出步履蹣跚的態勢。

加強合作應對危機

世貿組織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繼續增長4.7%。《2021/2022年亞太貿易和投資趨勢》報告也預計,2022年亞太地區出口額和進口額將分別增長4.1%5.2%。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利斯夏巴納表示,區域合作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亞太地區將通過采取更具成本效益和影響力的措施,推動更加高效、更具彈性的國際貿易。

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密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國際貿易會呈現四個特點:第一,貿易總量會持續復蘇,目前需求尚未得到足夠滿足,隨著疫情應對的調控,需求會進一步釋放,將促進貿易增長。第二,區域性供應鏈網絡強度會提升,如北美、東亞、東南亞的區域內貿易會加強,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進一步增長。第三,貿易在不同國家間以及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上繼續延伸的同時,會出現分層和分化。第四,新的貿易方式和產品將促進貿易發展,隨著數字經濟發展,數字貿易會促使一些以前未出現過的貿易方式和產品變得更加普遍和常見。

在李春頂看來,2022年全球貿易預計將呈現加快上漲的勢頭。推動全球貿易增長主要有三方面積極因素:一是隨著疫苗接種逐步推進以及特效藥投入使用,疫情有望得到進一步控制,對經濟和貿易的負面影響或將下降;二是疫情之下的各國經濟刺激政策以及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拉動需求,帶來經濟的擴張和貿易的增長;三是全球貿易自由化和國際貿易新業態快速發展,將推動全球貿易的增長。但同時也需看到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如全球通脹或將引發金融風險,大國博弈以及地緣政治之爭將帶來貿易保護主義。

世貿組織發布的《2021世界貿易報告》探討了全球貿易體系在面對危機時的脆弱性與韌性,強調多邊和區域貿易合作有利于全球應對未來危機。報告稱,疫情造成的健康和經濟危機是對世界貿易體系的一次大規模壓力測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強有力的國際貿易規則支持下,在多邊或區域層面開展更多貿易合作有利于避免和降低風險,有效應對沖擊并從中恢復。

信息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