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發布的信息來看,今年以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正式啟動337調查的案件已達26起。同時,新提起337調查申請的案件有7起,21家中國大陸企業被牽涉其中。涉案產品以電子工業、專用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居多,如特定圖形系統及其組件和包含該系統的數字電視、特定帶有計時感知虛擬填充的電子設備和半導體設備及其組件、特定移動電子設備、電腦和手機等。

有關業內人士認為,高新技術產品頻遭337調查,體現出美國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名,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之實,以非關稅措施對中國科技型企業加大打壓力度。中國外貿企業要提前籌謀,采取全方位措施積極應對。

高新技術產品涉案增多

美國對337調查措施的使用在顯著增加。根據ITC發布的數據,去年美國新增337調查案件達82起,創下該統計自2006年以來的新高。今年以來這一勢頭并未減緩,截至413日,新增337調查案件34起,已超出去年全年的40%,目前仍有105個案件在審。

北京浩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沈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美國的337調查案件呈現五大特點:一是涉華案件持續增多,中方企業處于被動局面;二是案由以專利侵權等居多;三是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和解率偏低,被申請人敗訴率偏高;四是涉案以高附加值、市場潛力大的產品為主;五是在被訴企業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占據絕大多數,同時許多行業頭部企業也未能幸免。

盈科北京管委會副主任、盈科北京知識產權法律事務部(一部)主任王俊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涉及中國產品的337調查案件數量呈增長趨勢,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涉案增多,體現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以及美國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扼制。

“美對中方發起的337調查案件的重點領域正由傳統生產密集型制造業擴大到技術密集型產業。”北京浩天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司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因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是當前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美國為鞏固其地位,將該領域作為重點制裁對象。

許司寧進一步分析說,美國對華高新技術產品發起337調查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美國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利用337調查作為貿易武器來維持競爭優勢和技術霸權;二是337調查作為國際貿易的單邊保護措施,其程序設計和處罰案例更有利于美申請人;三是中國對美機電產品出口穩定增長,在美市場競爭力增強;四是中國企業在國際知識產權應對方面尚存在短板,尤其是知識產權海外糾紛應對、戰略布局、合規團隊管理等存在不足;五是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產品比例較低,在核心領域、關鍵配件上很容易被競爭對手通過知識產權手段進行制裁。

應多維度構筑維權網絡

“對于337調查,企業應積極應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王俊林表示,一方面,企業要從產品研發、專利申請、專利管理、專利布局、市場分布等各環節發力,全面構建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提高企業防范和應對337調查和其他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應及時跟蹤了解行業競爭對手和核心專利權人的專利分布情況,將專利申請和專利挑戰作為市場策略之一加以靈活運用。

沈倩認為,企業可從337調查發起前、調查過程中以及調查結束后三個階段開展相關工作。案件發起前,企業要未雨綢繆:一是研發生產前要進行研判,發現侵權及時進行規避修改或采用購買專利、支付許可費等談判措施,對于委托加工、制造或銷售的產品要約定相關免責條款,從源頭避免糾紛;二是主動加強在美知識產權布局,同時盡快建立相關機制。在調查過程中,企業要積極應對:一是權衡應訴成本收益以及棄訴后果等,確定是否進行應訴。二是337調查具有節奏快、工作量大等特點,企業需要迅速反應,著手組建包括內部團隊與律師團隊在內的專業應訴團隊。三是積極加強與行業商協會和其他企業聯系。在調查結束后,即使敗訴,企業也可以從兩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簽發排除令后,可以采取規避設計再次獲得銷售資格;二是涉事雙方通過談判協商使被申請人獲得使用專利的許可,或以開展商務合作的形式緩解矛盾。

行業協會在337調查案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王俊林表示,相關行業商協會可以牽頭建立聯盟組織,協調應訴企業,在資金、技術和應對策略方面形成合力,或采取集體應訴方式,從而降低訴訟成本,增加談判籌碼,提高勝訴率。

此外,許司寧認為,在337調查中,被申請人還可以采取反制措施,扭轉被動局面,如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法院提起專利無效程序,向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提起反壟斷訴訟等,在美國之外對于跨國經營的申請人進行反制,以申請人的身份向ITC提出新的337調查等。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